2025-08-04 08:46:07
来源:水母网
7月31日,酷暑难耐,在港城西大街互通立交第三层桥面上,160℃沥青热气蒸腾,数十名建设者正在紧张铺设。在昼夜不停的施工中,这座烟台最大的立交正为9月收官而全力冲刺。
从交通末端走来的烟台,正在重塑交通版图。莱荣、潍烟高铁相继贯通,机场T2航站楼启用,港口吞吐量连年增长,还有一大批重点工程全力推进。
伴随着交通阔步发展的历程,市民出行迎来“阵痛期”:一边是市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密集施工,部分道路封闭;一边是旅游旺季来临,大量游客涌进烟台。
交通是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交通大项目的密集建设,是万亿之城烟台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进程,一个海陆空互联互通、港产城深度融合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正阔步走来。
在阵痛中蓄力
基础设施是立体交通网络的筋骨。这个夏天,在一个个炙热的交通项目施工现场,我们看到了烟台迈向枢纽城市的决心。
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工程全面开工。新东吴家隧道不断掘进,臧家特大桥墩柱挺立,新建站房加快推进。工程全线设车站10座,改造后将“公交化”开行“站站停”列车和大站直达列车,沿线日常出行、通勤和主城区到蓬莱机场的中转将更加顺畅。
G18荣乌高速公路烟台枢纽至蓬莱枢纽段改扩建工程首段已经开放通行,这是我市境内首次采用八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建设的高速公路,将有效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打通城市发展瓶颈。
快速路多个项目迎来重要节点。塔山北路快速路岱王山段隧道右线顺利贯通,观海路下沉立交已经出现在眼前,今年10月底完工通车,“一横两纵”快速路网正在形成,将极大增强城市交通承载能力。
也要看到的是,交通项目的密集施工,一定程度上给市民出行带来暂时不便。荣乌高速烟台至蓬莱段半幅单向通行,机场方向回烟台通行时间增加;受快速路和龙烟市域铁路施工影响,多个路段半幅封闭施工,上下班高峰期,一些路口会出现拥堵情况。这些不便,带来群众出行的“阵痛期”,包含对未来出行方式的重塑。
市民的评论饱含着温情和善意的理解,蕴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改造是为了更好地出行,期待。”“希望市域铁路快点建好,车站离我家很近……”
我们把目光投向不远的将来,品味今天奋斗的意义——路网纵横交织,货物往来顺畅,出行舒适便利……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承载着一城人期待的未来。
枢纽梦正在圆
8月1日9:46分,潍烟高铁烟台西站,G6970次列车缓缓进站,市民王琦又一次乘上列车去出差。“到济南办完事后,下午有充足的时间返回。”他语调中满是轻松。
我们为什么执着地追逐枢纽梦?为了让更多人像王琦一样享受到便利的出行体验,也为了这座城市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机遇。
GDP迈上万亿台阶之后,烟台将新目标确定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一个地区中心城市,必然是一个交通枢纽城市。因此,烟台提出“要树立交通优先理念,加快构建内畅外联‘大交通’体系,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这是从民生需求出发,提升城乡居民出行体验和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人民交通为人民,交通之变不断增强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莱荣、潍烟高铁通车后,烟台迈进全域高铁时代,更多人在家门口乘着高铁出行。再比如,机场T2航站楼启用后,新增33个近机位、6个值机岛、72个值机柜台、32条安检通道,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300万人次。在烟台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美好蓝图中,有着城市蓬勃发展的印记,也蕴含着每一个普通人的幸福生活。
这是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烟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竞争的本质是资源配置能力的竞争,而交通枢纽地位直接决定城市的辐射范围。放眼全国,城市借势交通崛起的案例不胜枚举。郑州、长沙等城市的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打造成了区域乃至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快速发展。烟台要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必须构建“海陆空铁”立体化交通体系,增强对人才、资本、技术的吸引力,从而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
这也是站在未来看现在,烟台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烟台是重要节点城市;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烟台是全国性综合枢纽城市;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中,烟台是“三核”之一;2022年7月份,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政府确定,共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这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部省共建的示范区。
近年来,烟台“海陆空”项目齐头并进。先看陆,“两横一纵”高速铁路网成型,烟台深度融入山东地区乃至全国铁路网;再看海,依托港口经济,陆海空联运“大通道”初见规模;再看空,更大、更现代化的机场打通了空中交通要道……烟台人的枢纽梦正在照进现实。
下一站,幸福
高铁动脉、空中航线、海上通道的完善,能够显著提升出行的通达效率,也为发展打开更广阔空间。“十四五”时期,是烟台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交通投资体量快速增长的时期。
路网密度提升。烟台高铁通车里程达到460公里,占全省总里程的近六分之一;普通国省道里程1820多公里,高速里程668公里,发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复一日地延伸拓展,将都市与乡村、烟台与世界紧密联结。
城乡服务优化。全市农村公路1.76万公里,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达村镇,全市建制村公交化改造比例超过97%,全市农村客货邮线路达到42条,有效服务了城乡居民的出行和生产生活需求。
交通网的延伸不仅构建起运输大通道,还让烟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赢得更多机遇。近半年时间里,就有山东高速、山东铁投两家龙头企业相继在烟台落户。
2024年11月,烟台市人民政府与山东高速集团先后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和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项目投资开发、工业余热供暖等专业领域的8项合作协议;今年3月,山东铁投集团烟台区域总部成立,将立足铁路建设等“三新”产业,以“高铁+基金”“高铁+产业”新模式,赋能烟台高质量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突破影响的不仅是当下,更在长远。当前,一大批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荣乌高速烟台枢纽至蓬莱枢纽段改扩建项目力争2026年9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项目计划2027年9月底通车,烟台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崛起,城市快速路网加速成环,空港能级正在提升,航班航线网络不断织密……高效畅达的交通体系加速形成。
望向未来,烟台加快谋划布局一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大项目。接下来将以“畅通主干线、疏通细支路、沟通客货流,贯通三类港”发展思路为引领,加快打造融合胶东经济圈、对接京津冀、连通长三角、面向东北亚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迈向国际综合枢纽城市,烟台有很长的路要走。黄渤海之滨,烟台向着更便捷、更通达、更幸福的下一站进发。(烟台融媒记者 杨春娜 摄影报道)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